20130518大專報  三年級~業果   

  我們每個人的內在、外在都有各種特點,例如:智慧、慈悲、勤勞、容貌、健康、家世、環境……等。這些是天生註定的嗎?還是能夠改變呢?講師引用「了凡四訓」的故事說明。

174A1203_R1.jpg  

  袁了凡在十五歲時被一位算命先生算出一生的發展,例如幾歲以第幾名考上、有無子嗣、壽命多長等等。日後在考試當官這條路,即使眼前發生一點變化,到最後還是跟算命先生算出來的一樣,於是,袁了凡相信人生所有際遇都是天注定的。從此以後,袁了凡便澹然無求,終日不讀書、不撰文,就是呆坐著。

後來遇到雲谷禪師,提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並且一切都是從自己內心開始,若不對自己要求,不會反躬自省,反而徒向外追求、要求,這樣是沒有用的。他聽了雲谷禪師的話,下定決心要改變。他到佛前懺悔,並發願要行三千善,希望能求得更高的功名、求得子孫與長壽。袁了凡不斷許願,而且身體力行的去做善,最後他考中進士做了官,也有兩個兒子,被算定五十三歲的壽命也活到了七十四歲。  

禍福  由自己造的善惡業決定

從了凡四訓的公案,認識到自己的容貌、健康、周遭環境、眷屬、聰明才智……等,是我們之前造的業所感得的,是這一生得到的結果,這不是天幫我們定的,禍福是可以自己求,就從自己的內心開始改變做起。而持續造作的善業、惡業,會繼續結果成為下一個自己的生命──這就是「業果」。

DSC_0037.JPG   

業果的形成~從心開始

  從袁了凡的故事中,曉得禍福是能夠自己追求的,這就是業果的影響力。業是如何形成的?就是從內心開始的行為,心裡在想什麼,例如想要一個東西,就起身去追求,這都是一個業;從心裡開始想,這是一個業;覺得這個好或不好,身、口的行為就跟著來,這也是業。

  業果就是一個事物,從萌芽(開始想或做),壯大、最後結果的過程。

業的四個總則~修行的關鍵

  講師透由說故事來讓大家了解,業果的幾個重要特徵,第一個「業決定理」,業決定一切,所有感受到的苦樂都是由自己的業決定,不會無緣無故而來,造善業就得樂果、造惡業就得苦果。第二個是「已造之業不失壞」,我們所造作的業,一定會得到相對的果報,不會失去也無法躲開。第三個「未造不遇」,若沒有造因,不會得到果。

  業的總則還有一點「業會增長廣大」,往往行為上小小的一點,就使小的善、惡因得到大的樂、苦果。講師引用了寶天比丘的故事來說明,他過去有一生雖然貧窮,但是非常想供養佛及僧眾,便找了一把白石,非常虔誠恭敬的供養,並發下大願。之後九十一劫當中,享有無窮盡的福報,衣食、財寶一點也不缺;也因為當時對三寶的淨信與恭敬,就感得能聽到佛陀說法,且追隨佛陀出家,後來證果。

  所以業增長廣大這個特徵,就猶如一顆種子,無法想像會增長到什麼樣子,小小的行為會變成大大的果報。

了解業果的好處~反觀自心,有改善的正確方向

  師父:「如果我們了解了業果的四個特點,對眼前的事情沒有一點好抱怨,任何的一點苦樂都不會抱怨,因為曉得這個都有它的原因,就是抱怨也只會抱怨自己,因為知道造了絕對避不開,不造絕對不會碰上,絲毫不差。」

  業的四個總則若把握住,眼前看到的不會是是非;就跟袁了凡一樣,不順利的事情,會反省自心並淨除,然後就得到快樂;反之若不懂業的四個總則,當我們想要快樂不想苦惱時,很容易緣木求魚,想解決卻是離答案越來越遠,沒有一個正確的方向。

  當我們了解業果後,這是非常正面積極的力量,因為我可以去造善業改變命運。

DSC_0032.JPG   

業果的道理~數數思惟、深植於心

  雖然業果道理常聽,但是聽過就容易忘記,該怎麼辦?唯一辦法就是努力思惟觀察,多去想、多去想,讓它深深印刻在心裡面。有位祖師大德年長時,也說自己還是讀著《賢愚因緣經》,以經典上的公案與準則,作為他的行持標準。

讓生命最高~從認識業果,對自己負責

  了解業果並深信業果是可以帶給我們很多好處的,認識與實踐業果的道理,是能夠幫助我們立下高遠的志向,能夠讓我們的生命越來越好,而下腳處就是要認識業果,要對我們自己負責任。也希望透由對業果的認識,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所做的負責,進而可以為家人負責,可以為天下蒼生負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wymiddle12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