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7大專報  心的作用──智慧篇

    課程一開始老師要大家分享自己有什麼宿生帶來或經培養的專長或特質?ex:繪畫、語言、寫作、察言觀色、邏輯性佳、拆解機器,老師說其實智慧是很寬廣的,有很多角度的,而且每個人身上都有。

  DSC_0049-001

 那要如何開發智慧呢?老師讓我們一起聽如證法師的開示。

(一)背書:

訓練記憶力,記憶力增加,思考力也會隨之增加,面對境界會有更多角度觀察及抉擇。

 (二)關懷帶人/承擔:

若要有智慧,就透過對別人真誠的關懷底下去學習帶人,透過帶人的過程中不斷地把自己的層級提高,擴展自己的格局。同時真實去承擔一些事情,並解決問題,到最後智慧就會越來越敏銳、越來越犀利。但在犀利的過程當中不是對別人造成傷害,而是對別人關注。

 (三)多聞:

有人想要升起智慧,想修白文殊法,請問仁波切的看法,仁波切答說:「修白文殊法得到智慧的,有些人能得的到,有些人得不到,大部分修白文殊法能得到智慧這部分都不太明顯,有一點是一定可以得到智慧,就是學習五部大論,是一定能夠得的到智慧」,好好按照經論去學習、思維是一定可以得到智慧,這是確實的。

DSC09379  DSC09364    

 (四)樂親近諸有智者

每一個人通達的東西都不一樣,可以自己觀察自己內心最擅長通達的東西是什麼,但是也一定有最笨的地方。若這一生沒有機會知道會很可惜,因為永遠認為自己是最厲害的,當你永遠認為自己最厲害,若抓著那種專長不放將永遠學不到東西。若瞭解這一點,反應快是可以學來的,某方面通達是可以學來的。譬如出社會做一個生意人,發現有人分析東西很厲害,你可以去問他原因,從他的經驗裡面去找答案,要能夠學到像他一樣或一半都不會太難。所以活到老學到老,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年輕時候知道這個關鍵的話,在年輕的時候就會去找智者。

廣論中講:「愚癡之因,謂近惡友,懈怠懶惰極重睡眠,不樂觀擇,不解方廣,未知謂知,起增上慢,上品邪見,或生怯弱,念我不能,不樂親近諸有智者。」其中有一項是「不樂親近諸有智者」,不喜歡親近有智慧的人,相對的,你希望具有智慧,你就要親近有智慧的人,你常常親近有智慧的人,就會變得有智慧。所以我很幸福,因為寺院每一個人的專長都不一樣,有些人反應特別快、有些人對人的瞭解特別深刻,有些人記憶特別好,看過兩遍就記住了,因為周圍的人都太厲害,所以每一個人都是我的老師,每一個人我都要跟他們學。會學得很高興,因為會發現你的智慧速度進步很快、反應越來越快,以前我講話速度沒這麼快,都慢條斯理,講一句話要想兩三秒,講得很慢,後來沒辦法,跟那麼厲害的人在一起,他會逼你,你現在給我說,我說等一下,他說不准等,所以你就越來越快。所以跟有智慧的人在一起有好處,如果他是腦筋很好的人,你的腦筋就會越來越好。

  DSC09359 DSC_0058  

 生命中最重要的智慧

每一個人有智慧的角度都不一樣,我們對很多東西都很有智慧,就是對佛法沒有智慧、對自己的生命沒有智慧。世間有些人對工程很有智慧、有些人對畫畫有智慧,可是對工程很有智慧,卻對自己的生命沒有智慧、對人際關係沒有智慧,為什麼呢?因為他對工程很認真的思維觀察,可是對人際關係不會去作思維觀察,甚至於對自己的生命不會去思維觀察。以前的教育是以科技為主的教育,如:電機、機械,科技走了幾十年之後,最近的大學都在提倡通識教育,因為大家對自己的生命並不瞭解,對人際關係並不瞭解,所以生命教育又被擺到教育的主軸上被探討,就是智慧的方向有問題。等到學校畢業之後開始賺錢,他是很會賺錢的人,可是就連最簡單跟周圍人的關係都不會處理,大家就回過頭來探索,到底在人類的生命當中最重要的智慧是什麼?後來探索到原點會發現,是對生命瞭解的智慧、對自我瞭解的智慧、對周圍人瞭解的智慧

對生命了解的智慧包含對無限生命的了解,甚至離苦得樂的了解,會發現什麼是真正離苦得樂的方法,會發現生命共同的都是想要追求快樂。

對自我瞭解的智慧,會發現我們其實對自己是不太了解的,所以遇到問題會重複的繞圈圈。

對周圍人瞭解的智慧,會發現真的要幫助別人,一定要了解別人,否則會有一種幫助不了別人的痛苦。了解後會發現,有人法理清楚但感受性弱,有人感受性強可是條理不清楚。對此越清楚就可以對他人理解、接納、包容每一個人,真正的包容是有深刻的智慧在內。

DSC09347  

 智慧的增長可以帶到無限生命

無限生命,因為永無止盡,所以不能停、不能不學、也不能太急。這種生命的投注是會有代價的。師父帶我們學無限生命、業果,這是最大最好的智慧。這麼多種智慧,到底我要學習到哪一種智慧,是對我最好?愚痴十因,我們盡量不要有,然後朝生命最應該學習的方向去學習,如果我跟著這一群人ㄧ起學習三五十年,再去跟一輩子都不學習的人相比,我的智慧一定會比他高。這種智慧可以帶到下一生,又因為是無限生命,所以未來無限多生都受益。透過現在一點點一點點的學習,一點點關懷、一點點抉擇觀察的能力,未來可以得到的好處一定是無限大的。

 

三年級課程-聽聞軌理(一)

【憶師恩法會學習總結】

    一開始,慧萍老師幫我們複習如證和尚於憶師恩法會引用的廣論開示,「若眾善富人,由無量劫得,愚故於此身,未略集福藏,彼等趣他世,難忍憂惱室,如商自寶洲,空手返自家」這邊的善富人指的不是有錢人,而是我們,擁有暇滿人身的大家,可以思考且值遇善知識,來到憶師恩法會,就如入寶洲,更要好好總結學習,那怕是聽懂一句話、看到哪段影片印象深刻的,因為憶念師長的每分每秒都有莫大功德。動機上要謂我為利一切有情,願當成佛,而聽聞行持上要斷器過等,遠離昏沉掉舉而正聽聞。最後老師又以和尚在法會上引導的廣論開示更深入的引導我們思惟善知識的重要,「況是無間從惡趣來,欲往從所未經之地,豈能無師」我們是從惡趣來,怎麼是善富人?無限生命中我們從惡趣來,相應飲食、男女等習性,這些習性也牽引著我們趨往惡趣,但無始劫來因為有師長的指引,生命才得以趨向光明,今天我們能起一個善念,是師父教的;做一件善行,也是來自於師父的教導。

    之後老師引導大家依憶師恩影片逐片總結,總結影片上的學習、也再再體會師長功德之深廣。

 DSC09423  

【聽聞軌理】

1. 廣論甲三科判:聽聞軌理、講說軌理、於完結時共作軌理。為何先聽   後講呢?自己聽會了、體會了,那時候才可以講給別人聽,自利利他,那時候二利才圓滿。

2. 初中分三:思惟聞法所有勝利、於法法師發起承事、正聽軌理。什麼叫做「思惟」?就是觀察思惟,擺在腦筋去想,且觀察的對象是「自己」。

3. 該怎麼做到「聽聞隨轉修心要,少力即脫生死城」?第一、聽清楚、聽明白,把道理聽懂。第二、隨轉,對比自己並且思惟。第三、修心要,將聽到的放在內心如理地思考,變成自己的見解,如此,少力即脫生死城,見解改變,行為就接著轉變。整句話可以收攝成:同時達到即聞(聽聞)、即思 (隨轉)、即修 (修心要)。

 DSC09418 

【恭敬師長分享】

培瑜(彰師):蔬食展前一天,陪少萱去拜訪系上老師,邀請老師參加蔬食展,做好前行後,來到老師研究室門前,就在要敲門的前一刻,突然想到,不知老師現在忙不忙?於是我們又從研究室門前走出來,決定還是先打電話詢問老師方便否?得知老師現在很忙碌、不大方便,但老師讚許我們辦這個活動很棒,很替我們開心,最後,我們將邀請卡放到老師研究室信箱,內心覺得我們種了一個善因---希望將來老師也能跟師父學習,很開心我們有想到要先打電話詢問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wymiddle12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