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認識『業果四個總則』-生命苦樂的關鍵

PC100129rnew.jpg

師父:『整個的業分四個大綱。這四個我先說一下,第一個業決定理,第二個業增長廣大,第三個業沒有造碰不到,第四個造了以後絕對不會失去。這個業的特別行相,我們要把握的住。一切的苦樂都有原因,你造什麼業就感什麼果,絲毫不差,這第一點。造這個業本身會增長廣大,造小小的業會增長廣大,變成很大的果,這第二個特質。第三個,沒有造的業絕對碰不到。造了絕對不會失去,這是第四個。

如果我們了解了這一點,對眼前的事情沒有一點好抱怨。不管是任何一點的苦樂,不要抱怨。抱怨誰?抱怨自己!你造了,就逃不走;你不造,絕對不會碰上你。這個道理我們千萬要把握的住。你如果能夠把握的住這一點,眼前的很多是非等等都沒有了,一點都沒有了。萬一有什麼不對,你總會反省,很簡單。你反省淨除,就解決了!反之,你不懂得這點,嘀嘀咕咕的去輾轉增上是越弄越糟。我們一般世間未嘗不想找快樂,未嘗不想去苦惱,得不到辦法,所以叫做緣木求魚,南轅北轍,越跑越遠。現在才告訴我們正確的道理。』


l  業果公案演出

 

<阿難總持品>

一天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比丘們興起這樣的疑問:「賢者阿難過去生是修持何種德行,今世得以有如此殊勝果報,能將佛陀所宣說的微妙教法,全部憶持不忘,一字也不漏失?」於是眾比丘便前往佛陀的住所,請求世尊開示。慈悲的佛陀於是將阿難尊者過去生的因緣果報娓娓道來。
無數劫前,有位比丘和一沙彌住在一起修行。師父愛徒心切,要求非常嚴格,除了須托缽外,每天還規定弟子精進用功,背誦經典。這位沙彌原本就很喜歡誦經,只是苦於飲食等資具不足,需要外出托缽。托缽若是順利,便有充足的時間用功,若是不順利,回寺時間晚了,便會耽誤功課而見責於師父。

PC100174rnew.jpg

一天,沙彌托缽時間結束得晚,想到今日又無法完成師父所規定的功課,回去必定會被師父呵責一番,於是心裡愈想愈愁苦,不禁落下淚來。這時恰逢一位長者經過,見到這位沙彌邊走邊哭,便上前關心詢問。沙彌回答:「長者,您有所不知,我師父非常關心我的道業,所以規定我要每天誦經。如果誦經足數,師父便很歡喜,如果沒有完成功課,便會加以責備。不過,因為我每天還要外出托缽,所以誦經時間的多寡,就端看托缽順不順利。今日我托缽結束得晚,想到回去無法完成功課,必定會惹師父生氣,所以才忍不住難過掉淚。」
長者聽了之後,很懇切地告訴沙彌:「請您不要再難過了,以後就請您天天到我家來接受我的供養,我很歡喜能供養您飲食,讓您能專心誦經用功。」從此以後,沙彌在長者的供養下,每天都能專心誦學,師父規定的功課再多,也都能如期完成。
佛陀告訴大眾:「故事中的那位比丘,即是定光佛,沙彌即是我,供養飲食的長者就是阿難。阿難由於過去生誠心護持修行人用功辦道,修了大福報,所以今生才能聽聞法音一字不失,獲得如此殊勝的果報。」諸比丘聽佛宣說阿難的總持因緣,都生大歡喜心,信受奉行。


<城隍爺的故事>

有個老翁有一天坐船渡江時,突然發現有人在江裡面在喊救命,搖船的船夫認為賺錢較重要,想趕快搖到對岸,說不要理他。但老翁看了不忍心,就提議將那人救起來。後來老翁還準備了酒菜與那人一起用餐。一聊之下,才知道對方是一個鬼差,就是陰府派來的鬼差。老翁就問鬼差你要抓的人是誰?後來鬼差就跟他說我最近要抓33個人。那鬼差為了報答老翁的恩德,就將33人的名字給老翁瞄一下,結果他第一眼瞄到第一個人就是他自己,老翁嚇得臉色蒼白,想說怎麼會是我呢?後來那個鬼差就跟他講我也沒有辦法,因為這個是陰府的指令,我出現的時候就是代表你準備要死掉了,老翁發現他過沒幾天就要死掉了,就問鬼差要怎麼辦?鬼差跟老翁講說我要幫你是沒辦法的,因為這個是註定的。但我可以我幫你延幾天,過幾天就過年了,他說我幫你的名字擺到最後面,你先回家過年,過完年我再來找你。

在鬼差走了以後,老翁就準備回家去過年,在回家的路途中,經過一個港口的時候,他看到有一對年輕人抱著痛哭,老翁問說你們兩個為什麼抱著在哭?他們說我們欠人家錢,欠太多了,如果沒有辦法還的話,當有人來跟他們要債時,可能就會沒有命了,所以決定以自殺來解決這件事情。老翁心想,我就要死掉了留著錢也沒用,於是他就把身上所有的錢都給那對夫婦,並跟他們說這是我所剩無幾的錢,你們好好回去還這些錢,那以後好好做一個生意。

PC100143rnew.jpg

老翁就回家後,因與鬼差約定在年初三,所以老翁事先將全部事情都交代給他的子孫。年初三那天鬼差果然出現了。但鬼差很張惶失措的出現,老翁就問鬼差說你為什麼會這樣?鬼差回說我完蛋了,我犯了大錯。鬼差問老翁說前幾天是不是積了一件大的陰德?老翁說對,我前幾天救了兩個人,那就大概是這件事情吧。鬼差說,你前幾天做的這樣事情閻羅王覺得很奇怪,人不是死掉了嗎?怎麼還可以做善事?後來查,查到我頭上來,閻羅王才知道是我把名字給改了,所以閻羅王非常生氣,他就準備把我發配到邊遠的邊疆地帶去。老翁就頻頻跟他道歉,而鬼差就跟老翁說你也不用擔心,因為他救了人,所以生命就可多活12年,鬼差又說:因為你是我負責抓的,12年以後我會再回來抓你,之後鬼差就走了。鬼差走了以後那個老翁聽了就很高興,從那個時候開始以後一直持續做了很多的善事,他知道做善事可以改變他自己,他幫助了很多人,他做了很多的善事。過了12年以後,他知道自己已經快死掉了,所以就將後事交代好了。後事交代好了之後,那個鬼差就出現了。後來那個鬼差出現就跟他講說這次我不是我來抓你,因為你在前面12年做了很多好事,所以上天決定封你一個官,你會做一個城隍爺,過兩天會有人來迎請你去做城隍爺,等到你聽到敲鑼打鼓的聲音的時候,就是你要走的時候了,後來他就變成城隍爺了。


<施麥得道>

久遠以前,有一名窮人靠打零工賺得六升麥子,正想拿回家維持家計時,在半路遇見一位正在托缽的沙門。窮人心想:這位沙門容貌莊嚴、威儀具足,令人生起恭敬之心。若能供養,不知有多麼殊勝!沙門察覺到窮人的心念,跟隨他來到河岸邊。
窮人請示:「我有麥子想要供養您,可以嗎?」沙門回答:「當然可以。」窮人立即在地上敷衣,請沙門就座。窮人取一升麥子,和成一麵團,供養時起心動念:如果這是位持戒清淨的得道聖人,請讓我現世成為一個小國的國王!
沙門食用畢,嘆言:「為什麼這麼少、這麼小?」窮人以為法師食量大、還沒吃飽,於是馬上再取一升麥子,和成麵團,並於供養時又起了念頭:如果這是位持戒清淨的得道聖人,請讓我現世成為二個小國的國王!
沙門伸手取回麵團,依然感嘆不已:「為什麼這麼少、這麼小?」窮人內心不禁思惟:這位修行人食量真是大得驚人!已經供養兩升麥子,還嫌太少。不過,既然我已經決定供養,就應該讓對方吃飽!邊打著妄想,窮人邊取出二升麥子,和成一個大麵團,恭敬地供養對方,同時在內心暗暗祈求:如果這真的是一位持戒清淨的得道聖人,請讓我現世成為四個小國的國王!
沙門領受後,喟嘆如前:「唉!為何這麼少、這麼小?」窮人一聽,將剩餘的二升麥子悉和成團,全部供養道人,並在內心祈願:如果這確確實實是一位持戒清淨的得道聖人,請讓我現世作波羅奈國王,統領四小國,證得初果。
沙門取得最後兩升麥子,仍嘆息不已:「為何還是這麼少、這麼小?」窮人恭敬地回答:「請您盡量食用,假如不夠,我願意變賣身上的衣服,換取飲食再供養您!」沙門聞言,便將缽中五升麵團悉數退還給窮人。

PC100208rnew.jpg

此時,大惑不解的窮人不禁問道:「尊者,您原本嫌麵團太少、太小,現在為什麼只吃一升,不全部吃完呢?」沙門回答:「你供養我一升麵團時,內心冀求成為一個小國的國王;供養第二升麵團時,只求作兩個小國的國王;供養第三、第四升麵團時,只願現世成為四個小國的國王;供養剩餘兩升麵團時,亦僅僅發願作波羅奈國國王,統理四個小國,並於其後證得初果。所以我一次又一次提醒你:你的願怎麼這麼少、這麼小?並不是因為所供養的麵團數量多寡啊!」
窮人一聽,產生種種自我懷疑:現世成為統理四小國的波羅奈國國王並非小事啊……恐怕不會應驗吧!可是,能夠知道我的心思,必定是得道聖人,是殊勝的大福田,應該不會欺騙我才對呀!
沙門察覺到窮人種種心念,於是將手中的缽拋擲到空中,騰空飛起,化成量齊虛空的巨大身形;隨之又縮小如微塵,一化無量,無量化一,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行走在水面上如同行走在地上一般平穩,行走在地上如同在水中滑行一樣迅捷輕快。在種種不可思議的神通變化之後,沙門對窮人說:「好好發願,發大願,內心不要懷疑憂慮!」言畢隱身而去,不見蹤跡。
窮人親眼目賭聖者示現神通變化,對佛法、布施功德信心大增,於是決定出發到波羅奈國首都去。在半路上,碰巧遇見波羅奈國國王的宰相,宰相仔細端詳衣衫襤褸的窮人,開口問道:「你莫非是某某人的兒子吧?」窮人老實回答:「的確。」宰相再問:「怎麼會淪落到這種地步呢?」窮人不禁悲從中來:「少時失怙,家道中落,孤苦無依、無親無故,一生都在窮困苦惱中度過,才會潦倒落魄到這種地步!」
宰相親自帶著窮人,來到國都王宮,入宮向波羅奈國王稟報:「國王,您某某親戚的兒子現在正在宮門外,憔悴貧苦。」波羅奈國國王敕令臣下引進窮人,問明身世原委之後,證實的確是親人的獨生子,再三叮嚀務必親近自己,切莫遠離、流浪異鄉。
七天之後,波羅奈國國王重病不治,捨報往生。眾臣商議:此王素無子嗣,僅僅這名窮子,是現存唯一至親,宜應推舉他作波羅奈王,統領四小王國。
窮人先前布施聖者所發的願實現了,然而登上王位之後,卻不行仁政,廣肆暴虐,令百姓苦不堪言。此時,當年應供的得道沙門忽然現身於波羅奈王宮宮門前,於虛空中結跏趺坐,對惡王開示:「你先前發願要證得初果,為何現在廣造惡業,違背本願?」隨後對他廣說種種妙法。惡王見恩人示現,懺悔自責,慚愧悔過,行善修道、精進不退,終於證得初果。

 

<師質子摩頭羅瑟質>

舍衛國中,有位名叫師質的婆羅門,雖然擁有萬貫家財,卻始終沒有子息。煩惱的師質跑去請教當地的外道,外道觀看他的面相後,便斬釘截鐵地告訴他沒有子女的因緣。師質回家後,一想到沒有子女繼承家業,死後所有財產便會通通歸入國王手中,不禁愁眉不展,鬱鬱寡歡。
一天,與師質之妻相識的比丘尼,剛好到婆羅門家托缽,見到師質如此憂愁憔悴,關心地詢問:「你的丈夫為何看來如此憂愁,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妻子便將事情原委一一道出。比丘尼一聽,告訴婆羅門夫婦說:「這些外道的智慧還未究竟圓滿,怎能了知人的三世因果呢?你們可以去請示尊貴的佛陀,他是一位證道開悟的覺者,能夠了達諸法實相,洞徹過去未來,事事無所障礙。」
聽了比丘尼的建議,師質心中升起一線曙光,滿懷希望來到祇樹給孤獨園。他以至誠恭敬之心頂禮佛陀,並且表明來意。世尊觀察因緣後,告訴他:「請不要擔心,你將來會有個福德具足的兒子,長大後還會出家修行。」師質聽了欣喜若狂,歡喜之餘,更祈請佛陀與眾比丘隔日到家中應供。

PC100132rnew.jpg

第二天,師質夫婦盡心準備了豐盛的齋點供養僧眾。結束後,佛陀一行人於歸途中,經過一個湖泊,湖水清澈甘美,於是大眾便停下來歇息,並至湖邊清洗缽器。正當大眾在樹下休息時,忽然有一隻彌猴跑到阿難尊者身邊向他索缽。阿難見狀,不曉得彌猴的用意,也深怕牠會弄破缽,便不加以理會。佛陀告訴阿難:「你就將缽交給牠吧!不要擔憂。」
彌猴拿到缽後,飛快地跑到有蜂窩的樹上去汲取蜂蜜,並以清涼的泉水調和,供養世尊。慈悲的佛陀將蜜水分給大眾享用,也讓彌猴的福報再增福報。彌猴看到自己能有此殊勝因緣供養佛陀及眾比丘,不禁歡喜非常,手足舞蹈,一不小心竟跌落至大坑中,因此命終。
彌猴往生後,投生至師質家中。等到足月,師質的妻子產下一名相貌端嚴的男嬰。最不可思議的是在生產過程中,家中所有的器皿都湧滿蜜汁,其瑞相讓夫婦倆高興不已。初為人父的師質特別請了幾位相命師來占卜兒子的命運,相命師除了為他取名為「摩頭羅瑟質」(義為滿蜜)外,也都說這位孩子具足無上福德,將來必有光明的前程。
摩頭羅瑟質長大後,非常嚮往出家的生活,於是央求父母讓他出家修行。但是愛子心切的師質夫婦,面對唯一的兒子,卻始終無法割捨放下。心意已決的摩頭羅瑟質,於是告訴雙親:「出家修行是我今生最大的心願,如果你們還是不能成就我的願行,我將結束我的生命,離開人世。」父母一聽,回想起當初世尊所說的話,發覺再阻止也沒有意義,便答應了兒子的請求。
摩頭羅瑟質拜別父母,來到祇樹給孤獨園,以至誠恭敬之心頂禮佛陀,懇求出家。世尊知道摩頭羅瑟質的因緣已經成熟,於是慈悲說道:「善來比丘,鬚髮自落,袈裟著身。」摩頭羅瑟質由於自身的願力與佛的威神力加持,馬上示現比丘相,在聆聽佛陀微妙法音的同時,即證阿羅漢果。日後,眾比丘每每到人間行腳教化時,只要口渴,摩頭羅瑟質便將缽擲向空中,缽裡自然就會湧滿蜜水,讓大眾解渴。
阿難尊者見摩頭羅瑟質如此殊勝的果報,感到非常好奇,便向佛陀請示原因,世尊於是將他過去生的因緣娓娓道來。阿難尊者聽了之後又問:「世尊,為何摩頭羅瑟質前世會投生為彌猴呢?」佛陀告訴阿難:「在迦葉佛時,有一位年輕比丘,因為無知而取笑一位證果沙門跳躍溝渠的動作像彌猴。比丘知道自己的過失後,誠心懺悔,雖然免墮地獄之苦,但仍要承受五百世彌猴身的果報。這隻彌猴由於之前出家修行,執持淨戒的善根,所以歡喜以蜜供養佛陀,又因供養累增福德,才能脫離苦難之身。這位年輕比丘,就是摩頭羅瑟質。」
眾比丘聽完開示後,深深體會戒行的重要,世尊亦勸勉大眾於日常中當勤護身口意三業,心垢除盡,必能斷除煩惱,了生脫死。


 

象護比丘>

從前,摩竭陀國中有一位長者,在他孩子出生當天,家中也誕生了一頭金象。父母十分歡喜,請來相師為孩子起名。相師仔細察看這個男孩後說「這孩子面貌端正,一臉福德之相。他出生那天可有什麼徵兆出現?」長者馬上就想到金象,對相師說:「他出生那天,我家同時生了一頭金光閃閃的大象。」相師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吉利的現象,就替孩子取名為象護。 

PC100145rnew.jpg

 

象護和金象一同長大,成了一對好朋友,同進同出,互不分離。而且金象很聽象護的話,如果象護不想帶金象出去玩,金象便會待在家裡,不走一步。有趣的是,這頭金象排出的大便、小便都是金燦燦的黃金。

 

有一天,象護和鄰居家的孩子一起玩耍,他們突然談起自己家中稀奇古怪的事。有人說:「我家的房屋、床、櫃、桌椅都是用七寶做成的。」還有人說:「我家的房屋及園林全都是用各種奇珍異寶堆砌的。」 又有人說:「我家的倉庫有難以計數的寶物。」大家互相比較,真是五花八門,什麼都有。這時,象護也插嘴說:「我家有一頭金光閃閃的大象,牠的大便、小便都是金子。」眾多孩子裡,國王的兒子阿闍世也在其中。他聽到象護這番話,心中起了貪念,暗中決定:「將來我當了國王,一定要把這頭金象奪過來。佔為己有。」

 

時間過得真快,沒多久,阿闍世當上了國王。他一即位,便想到金象,於是,他召見象護,要象護帶著金象,一起到王宮拜見國王。象護的父親聽了,心中十分不安,對兒子說: 「這個阿闍世王,貪婪成性,兇殘暴虐。他今天召見你,一定是貪圖你的金象!」 象護對父親說:「我這頭金象,沒有人能奪得走。」

 

於是,父子兩人一起騎著金象晉見國王。國王看見金象,非常高興,傳令與象護父子一同用餐。吃完飯後,國王對象護說:「我很喜歡你的金象,能不能讓他在宮中留幾天,陪我解解悶?」說這話的時候,國王心想:「金象是象護心愛的寶物,一定不肯把牠留下來。」沒想到象護卻爽快的答應了,把金象留在宮中後,就和父親一起走出王宮。

 

來到城門口,象護父子一看:「那不是金象嗎?」原來金象趁大家不注意時,陷入泥土之中,從地下鑽過王宮,逃出宮門。他們看見金象,欣喜萬分,但象護隨即想到:「國王發現金象失蹤,一定會加害於我。如今佛祖在世,我不如去投靠佛祖,出家修行學道。」他把這一想法告訴父母,父母也同意了。

 

於是,象護辭別父母,騎著金象,前往拜見世尊。佛陀為他傳授比丘戒,說四諦法要,象護心領神會,不久就成為羅漢。他常與其他比丘在林間樹下進行修道,金象總是靜靜侍在象護旁邊,一動也不動。

 

過不了多久,舍衛國中的百姓聽說有這樣一頭金象,紛紛跑來觀看,吵得比丘修道的場所不得安寧。佛陀對象護說:該是讓金象離你而去的時候了。」象護對佛陀說:「世尊,我曾多次放逐金象,但牠一直不肯離開我。」佛陀告訴象護:「你可以對牠說:『你我今生緣分已盡,我已不需要你了。』這樣重複說三遍,金象自然會消失的。」

PC100133rnew.jpg

象護遵從佛陀的教導,把這番話對著金象說了三遍,果然金象沒入地中,從此永遠離開象護。比丘們看到這樣的情況,詢問世尊:「象護比丘為甚麼有如此鴻福,獲得如此善報?」佛陀告訴阿難及眾比丘:「百姓只要在三寶福田中種下一點點善種,就能得到無限之果。」並說了以下一段因緣故事:

 

很久以前,當迦葉佛教化完畢升天,他的靈骨被迎奉到全國各地,百姓紛紛建塔修廊,供養他的靈骨。當時,在一座塔裡供養著菩薩的舍利,旁邊供有一座菩薩下凡時乘坐的金象。這頭金象因長年風吹雨淋,身上的金漆已經斑駁,象頭的木料遠出現幾個洞。

 

有一天,一個信佛的人到塔前燒香,看到損壞的大象,心中十分悲傷。他自言自語的說:「這是菩薩乘坐的象,怎麼可以任它損壞呢?我應該盡力維護它。」說完就取泥補修大象。大象看到世間有這樣一個好心的人,暗暗發誓:「將來我要使這個人大富大貴,並讓一頭金象隨時跟著他、保護他。」

 

佛陀講到這裡,微微一笑說:「當年那個修補大象的人,就是今天的象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wymiddle12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