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班-誦般若經的殊勝 


師父-鳳山寺超薦法會秋季開示(節錄) 

    我建議你們即使你們不能每天,譬如說有的人是固定誦一卷,我建議你們,你們總是把它當成一個定課一樣,希望能夠花一段時間每天固定下來,或者兩天三天乃至一個禮拜,而且以這個功課為準,慢慢提升,這個對我們有絕對的好處。

 

  如證法師對師父開示的提示

    1 師父對誦般若經時間的建議-最好能夠每天,如果不行,二天三天

    乃至一個禮拜固定誦一次。

  2 師父說誦般若經的好處-對我們有絕對的好處

 

    大乘最根本因是什麼?它不共的因是菩提心,但是這個因要想達到真正圓滿的成就的那就是─空正見,這樣。所以般若本身,如果拿這個來說的就是…或者我們這樣說,這個佛的果,就他的果來說,那就是法華;然後呢他的境界,就是他所有一個佛成就的時候,不是說我們普通羅漢成就他一個人,佛 ─ 成就所以五種圓滿,他的境界究竟圓滿的境,華嚴講的是「境」,這樣;然後呢,般若講的是這一分的「因」;然後呢法華講的是他的「果」。

 

 

  如證法師對師父開示的提示

    1 要了解佛陀圓滿的『果』及究竟圓滿的『境』,必須從『成佛的因

     -般若』 下手。

 

 

三 以什麼樣的心情去唸,很多基本的觀念,在般若上面都說的非常清楚,但是因為般若本身,它牽涉的範圍非常的廣博,那我們一般的凡夫,沒有能力從這地方簡單的來理解它。所以彌勒菩薩造《現觀》,宗大師造《菩提道次第廣論》,不管是菩提道次第論也好,般若,現觀莊嚴論也好,它就是把般若經要把它很有次第的把它引述出來,但是如果我們要再深廣的真的去了解它整個內涵,那還必須要般若,所以我們了解了這個特點呢,即使我們現在眼前一時不懂,這將來我們一定要走上去的,所以趁這個機會我們有機會把它好好的薰習,對我們是絕對有好處,這第一個。


    這將來我自己覺得,因為我每天現在也是最主要的功課,再忙,至少讀一卷!這樣,自從開始了以後中間沒停過!剛開始我讀的時候我也是一樣,跟大家一樣一竅不通,但是我了解本來所有東西沒有例外的,你不斷去祈求,不斷去薰習,這樣所以淨罪集資,我們這樣去做的話,自然而然你不讀這個你就在這裡空過。我們希望的讓那個等流阿,對很多的新同學來說一時不一定清楚,那對老同學來說,我們的等流在無明的這個等流當中,慢慢的在增長無明而已,如果你真的很認真的誦經的話,它增長的絕對不是無明,是跟法相應的!所以正去誦的時候,最好能夠腦筋清楚,那麼家裡如果有佛堂,點香固然好,沒有的話至少你靜下心來祈求一下,很認真的唸,那麼久而久之的話,它自然而然它有這個功效,所以現在呢真正的在這裡邊,體會到很多非常美妙的真正的內涵。

 

  如證法師對師父開示的提示

    1 般若是成佛的因,那我們應以什麼樣的心情去唸誦?師父說:『即

    使我們現在眼前一時不懂,這將來我們一定要走上去的,所以趁這

    個機會我們有機會把它好好的薰習,對我們是絕對有好處』。

  2 師父建議我們誦般若經的作法-

    (1)最好能夠腦筋清楚

    (2)供香

    (3)靜下心來祈求

    (4)很認真的唸     

  3 師父的身教-『我每天現在也是最主要的功課,再忙,至少讀

                  一卷!這樣,自從開始了以後中間沒停過!』

    師父示寂前,瘦到只剩30公斤,仍每天請侍者讀般若經給他聽,

    如果師父能坐起來讀,師父就坐起來讀,我親眼看到師父做到

    這件事情。

    師父這樣做,我們亦應如是效學。

 

 

 

新班-孔子傳   

01.jpg

影片賞析-孔子傳 

       經由偉人的生命故事,可以讓我們了解成為偉人必須要具備種種的條件,在孔子傳裡我們可以透由以下四種角度去了解偉人的這一生是如何成就的:

1拜師─立志於學 

      孔母覺得要讓孔子成為高尚的君子,必須要有學問,於是帶著孔子拜左太史為師。當時的左太史掌管國內所有文獻典籍,但左太史不能違背在當時的禮儀─教布衣之人,然而因為孔子和孔母的誠心,使左太史難以拒絕請求,所以左太史讓孔子在國舍發誓,從今開始立志於學,即使幫忙母親掙乾肉的事情也不能做,左太史的刁難是為了考驗孔子是否有決心想學,因為「學習是一件很苦、很累的事情」,要摒棄所有與學習無關的事。

    在求學的過程中,左太史公對孔子說:「先學會進退之禮、長奏之樂、射箭駕車、書寫數算,然後學習詩書禮樂春秋這些典籍,精通這些典籍非常困難,不過只要誠心去學,就會有所收獲的。」

2 夾殺會盟─政治生涯高峰 

     孔子出仕,整治中都而有所成,於是委任為小司空。孔子任大司寇不久,魯國便漸漸政清民安,國勢日強。但齊強魯弱,為使魯國遠晉而親齊,於是邀請魯君在夾谷會盟,永結盟好。然而齊國不假好意,要求魯國依附於齊國,齊國有戰事,魯國必須出兵車三百輛,孔子答約:「齊國是大國,應有大國的器度,應將侵占魯國的土地歸還於魯」,雙方盟約有所差距,於是暫時休盟。

此時,齊國獻四方之樂,意圖夾殺魯君,孔子見狀喝止,使齊國樂工退回去,齊君大怒,為使魯國無條件接受,將齊兵包圍魯君。然孔子在盟會前,已將兵車安排妥當,於是齊魯會盟不歡而散。

3陳蔡絕糧─在困頓交迫的時候,堅持自己的理念 

      當孔子在陳國傳道,道不行欲歸魯,不意吳王大夫,差派兵伐陳,在兵荒馬亂中,遭到絕糧七日的危機,弟子們餓的餓,病的病,死的死,幾乎無法支持下去,這時弟子子路憤憤不平的發起牢騷,子路說:「君子亦有窮?」,孔子趁機教化底下的子弟:「什麼是窮困?」孔子一邊撫琴,一邊坦然回答:「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一個真正的君子,不論在何時都不能降低,更不能放棄自己的志向」。一個偉人在困頓交迫的時候,是不會放棄自己的志向的。

4偉人的晚年,即使臨終前仍繼續實踐自己的理念 

     孔子晚年整理古代文獻,刪《詩經》、定禮樂、修《春秋》。他一生極力到處宣揚仁義道德、孝悌忠信的學說,雖不受歡迎,處處受到排斥,置身橫逆之境,可是仍不改變他的教育宗旨,從始至終,他都是提倡「大同世界」,而這大同世界裡,「天下人不只以自己的家人為親,不只以自己的父母、子女為愛,而更是相互敬愛,是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男有分,女有歸,天下沒有盜賊,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人人講信修睦,選賢與能,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02.jpg  

影片賞析小結

    孔子是位大教育家,對於提倡「有教無類」的平民教育,不遺餘力。他是一位「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實行家。至聖先師孔子,除了本身有至高無上的德行與洋溢的才能,孔子的弟子有三千,通禮、樂、射、禦、書、數六藝的,有七十二人。

    世界大同的理想在孔子有生之年雖未實現,儒家思想卻能影響中國數千年之久;在當時,孔子好像並沒有成功,甚至孔子也自嘲如喪家之犬,但在孔子的弟子們的努力實踐下,儒家思想成為中國人基本的信念。由此可以看到一群同心同願的眷屬與成功的生命之間的關係是非常重要。

 

總結 

      要改變世界必須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

如證法師說在我們年輕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建立生命長遠的目標,在我們建立生命長遠的目標,我們可能發長遠的願,希望說能夠改變這個世界,希望給別人什麼樣的幸福,但必須要記得一樣東西,在實踐願望的時候必須要考慮自己的能力。

    如果想要改變一群人、改變這個世界,讓這個世界成為一個重視環境的世界,讓這個世界成為一個重視人心的世界,必須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如果你沒辦法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相同理念的夥伴,一起共同來完成這件事情的話,想要完成的事,都不可能完成。因為你活在別人的屋簷是被別人改變,不是你改變別人,如果能夠帶領一群人,有志同道合的夥伴,有共同的理念,去創造出共同的思想,一定可以改變一群人。

    如果沒有在這種狀況下去做的話,想要達成的事情,絕對不可能完成,頂多在別人的控制裡做一個好人,變成一個被影響的人,被別人同化的一個人,所以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人是被環境所牽引的。如果我們生命是有理想的話,創造一個志同道合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03.jpg  

     想做大事就要培養我們的胸襟和福德

       很重要的地方是,培養我們的胸襟跟福德,我不曉得你們想做大事還是小事,想做大事的人胸襟一定要夠,氣度一定要夠,福德一定要夠,福不夠做不了大事,福不夠哪怕你才華再多,對不起,就是做不了大事,所以實際上在這個世界上,我們講說重視環保甚至於說重視人性的人很多,可是真正去完成他的人並不多,那為什麼說有些人可以完成的了,有些人很有理念,有些人很有理念,就是他做的演講,那個影響的人都是很多,可是卻完成不了,為什麼?因為福不夠,所以如果說你是一個真正想要承辦一方事業的人,培養自己的福德,還有讓自己的心胸可以學習接納別人非常重要,所以像在論語裡面有一句話講說,子張問仁。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然後孔子就說,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恭則不侮,你對別人恭敬別人就不會侮慢你,寬則得眾,你對別人心胸寬大,你就能夠得到人群的擁戴,信則人任焉,你做事情如果信實的話別人就會信任你,敏則有功,做事反應快的話做的事情就多,惠則足以使人,你給別人恩惠,幫助別人,你願意幫助別人自己吃虧的話,你要叫別人幫你做事那就容易,所以寬大的胸襟實際上是我們承辦很多的事業的因緣很重要的一個因素,還有真正能夠學習待人著想,學習待人著想,還有學習著說服務人群,這是讓你能夠培養福德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基本上我想先講這兩點,先講這兩點供你們參考,那也希望說你們在這一生往後走下去的生命裡面,你們也能夠如你們所願的,想要承辦這些事業,還有你發心想要做的這些事情都能夠完成,如你們所願的完成。

   2011感恩禮讚(修).JPG  
 

感恩禮讚即將登場~ 

時間:2011/5/7(六)下午一點半入場

地點:逢甲大學啟桓廳(人言大樓B1)

 

    懂得感恩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得之於父母師長的恩德太多,透由串習念恩及總結念恩的學習,供養師長、父母。

 

 對我們來說!這世界上到底是缺少美?還是缺少發現呢? 

應該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我們都將父母的恩情視為理所當然了?
或是我們都忽略了父母做的點點滴滴呢?

一個人擁有懂得欣賞美的眼睛,他就可以隨時擁有美麗的世界,因為他的眼界所及何處不美?何事不美?

 

   生活中,父母最常對我們說的一句話,可能是要我們早點睡,可能是問我們吃飽了沒?或者是叮嚀我們,出門記得多加一件衣服…,不管是台語還是國語,不論字句的長短,其中所蘊藏的,都是一份最深、也最真的關懷。這份關懷,藏在容易被我們忽略的日常對話中,一旦我們用心去細細領略,將會發現,這正是帶給我們溫暖的泉源!

 

心得分享─周佑虔

     其實父母對我們的愛是源源不斷,對我們的呵護是無微不至的。從小到大的生活中,父母總是希望給我們最好的。他們寧可自己省吃儉用的過生活,也要把他們省吃儉用的錢,花在我們的身上,給我們最好的受用。

    為了我們有更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天天早出晚歸,四處奔波忙碌,只希望我們能夠在舒適的環境快樂的成長。每次嘮叨、管教我們,也只希望我們懂得做人處事的道理。

 

    記得有一次,上完大專班的課,回到家已經很晚了。媽媽從她的房門裡走了出來,問我有吃晚餐嗎?會不會餓?但在這些話的背後,其實媽媽真正想關心的是我的未來,於是問我大學畢業後有什麼打算,我跟媽媽微笑說不用擔心。但媽媽的眼淚偷偷地流了下來,因為從小時候到現在,媽媽為了撫養我們長大,在外面吃了很多的苦頭。有時候,手頭很緊,為了我們的學費,不得不跟親朋好友借錢緩急;有時候,為了我們的將來,即使媽媽將畢生的積蓄砸在我們的身上,也在所不惜。就深怕我們過著跟她一樣的苦日子,每天為了生活而苦惱。

    其實媽媽妳為我擔憂、為我付出的,我能懂,很感謝你從小到大的付出,每天過著省吃儉用的生活,就只是為了我的將來,為了將來有更好的生活。

       

媽媽:祝妳母親節快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wymiddle12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