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名片【孔子傳】

前言

堯、舜、禹、湯、文、武等聖王一脈相傳,經周公「制禮作樂」,形成周文而集其大成。

孔子讚曰:「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周代可稱為三代以來禮樂最為完善且文化最為興盛的時期。

然而,自東周起,在上位者,假藉天命任意作亂,爭權奪利、爾虞我詐,

因此道德淪喪,人心也日益墮落變質,

產生了「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亂象,

周文徒具形式,而形成了所謂禮壞樂崩的春秋時代。

當時國政

魯國自宣公以後,政權操在以季氏為首的三桓手中(三家大臣:季氏、孟孫氏、叔孫氏)。

魯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魯君的兵賦軍權,魯昭公已無實權。

 孔子家世

父親名紇,字叔,又稱叔梁紇,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稱。

叔梁紇的元配施氏為孔紇一連添了九個女娃兒,孔紇望子心切,

於是續娶一妾,雖然生了一個兒子名為孟皮,卻腳有殘疾。

所以孔紇在72歲時三娶18歲的顏徵在,生孔丘仲尼(公元前551年)

史記· 孔子世家》中說「(叔梁)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精彩片段回顧

  • 魯昭公召國人於社壇盟誓,兵權旁落三家,士人欲死諫無效。孔子隨冉夫子側聽著士人談論國政。

冉夫子:瓜分國家的軍隊,大夫專權,這種違越禮儀的事情,

          偏偏發生在我們這個講究禮儀的國家裡,實在是一種恥辱。

士  人:這說法未必確切。季氏執政以來,雖然做過許多違背禮儀的事情,

          可同時也做過許多有利於國家興盛的事情。我看,天下之事是很難說清楚的。

冉夫子:不對,天下之事是可以說清楚的。依照禮儀,君臣父子應該各依名份而行事。

          大夫不應該將國家的軍隊據為己有,更不應該把違禮的事情說成是為了國家的興盛。

士  人:我知道你此時的心情,可是你不要忘記,魯國公室衰弱已有四代。

          就治禮魯國而言,君上未必能強於季氏。社壇盟誓不是看的很清楚嗎?

          魯國人心不在於君上,而在於季氏。

士  人:算了,算了。當今天下,王室衰弱,諸侯爭霸,大夫當權,天下大亂啊。

          相比之下,我們魯國還是安定的嘛。

士  人:對…依我之見,要使魯國真正安定,除非有聖人出現。

  • 孔子若有所思,與左太史相遇。

孔  子:太史,我向您請教一件事情。

左太史:你是誰?

孔  子:孔丘。

左太史:你想請教什麼事情?

孔  子:什麼是聖人?

左太史:你這樣的布衣後生有必要知道這種事情嗎?

孔  子:我想知道。

左太史:你聽說過周公嗎?

孔  子:他是魯國的第一個國君,因為忙於輔佐武王成王的大業而未能到位。我就知道這些了。

左太史:皮毛之見。周公的賢能與不凡在於他制禮作樂,

          為天下建立了各種禮儀典章制度,並使之推行於天下。

吹鼓手:孔丘,孔丘,你怎麼跑到這兒來了?

吹鼓手:找了你半天了。

吹鼓手:又有人家要辦喪事,需要吹鼓手,快走吧。

吹鼓手:走啊,掙乾肉去。

吹鼓手:走啊,孔丘。

孔  子:左太史,請您接著講授。

左太史:你還是掙乾肉去吧。

  • 孔子的母親激勵少年孔子向學聖道,勿以當吹鼓手、掙乾肉為志。
  • 並拜託表兄冉夫子幫忙向左太史澄清孔子家世而收孔子為徒。
  • 過程中孔子的兄長孟皮由陬邑來曲阜向母親索父親的佩劍(佩劍:代表身分、求學的條件)

孟  皮:庶母。

孔  母:難道你母親沒有告訴你:我離開那個家的真正原因?

孟  皮:沒有。我母親只說你們既然離開了那個 家就再不是孔家的人了,父親那把劍應該歸我。

孔  母:你母親怎能這樣說?皮兒,你從小就老實聽話,可是這件是你不應該相信你母親的。

          以後你會弄清楚我為什麼要離開那個家?這把劍我不能給你,這是你的父親留給你丘弟的。

孟  皮:我已經成人了,可國人還是看不起我,因為我的腿。

         如果我能配上父親的劍,仰仗著父親的聲名,國人才會承認我是個士人。

         為此,母親又催我來要父親的劍。母親說了:「如果再要不回父親的劍,就不許我回家。」

         庶母,我求求你了。

Q&A:

               甲、 如果是你是孔子的母親,你會給孟皮劍嗎?

 孔  母:回去以後,告訴你母親:「不管有沒有這把劍,我顏徵在依然是叔梁紇的人,丘兒也是他的兒子。」

孟  皮:多謝庶母,我一定常來看望你們。

  • 另一邊,冉夫子向孔子說明其家世背景。

孔  子:什麼?我有九個姊姊,還有一個哥哥?

冉夫子:是的,只不過是同父異母罷了,你父親的第一個妻子,生下了九個女兒,卻沒有兒子。

          你父親便又納一妾,生下了你的兄長,叫做孟皮。因為孟皮的腿有殘疾。

          你父親認為這樣的兒子有失體面,於是又娶了你的母親。

          在你三歲的時候,你父親不幸去世。

          在他臨終之時,囑託你的母親說:當你十九歲成人加冠時,賜字為仲尼

孔  子:這些事你怎麼知道的?

冉夫子:因為我是你母親的表兄,所以我知道。

孔  子:為什麼我們一家人沒有住在一起呢?

冉夫子:這把劍足以向人證明-你也是叔梁紇的兒子,也應該繼承他的家業。

          可是你母親不願為了那個家業與他們糾纏爭執,於是帶你來到曲阜

          孔丘,你母親是一個非常善良、剛強的人。為了使你早日成人,他吃了很多很多苦。

          你可以看到,她才三十幾歲的人,已經勞累成什麼樣子了。

  • 孔子回家後,發現劍不見了。

孔  子:父親的劍呢?母親,有人來過?

孔  母:是你的兄長...你要幹什麼去?

孔  子:既然他能找上門來,我也能找上門去。

孔  母:你給我回來。過來,你真的要去?

孔  子:是的,我要去,因為只有那把劍才可以證明我是叔梁紇的兒子。

          而且我還要堂堂正正地去告訴他們:那個家是我的,所有家業都是我的。

(啪!母親一巴掌打向孔子)

孔  母:過來,向你的父親起誓:今後要永遠憑自己的能力做人。

孔  子:我發誓終生按照母親的教誨去做,今後我再也不惹母親生氣了。母親...

  • 冉夫子受託請左太史收孔子為徒。

冉夫子:這孩子聰敏好學,而且尤為喜愛禮樂。他在幼年時,就常把家裡的一些祭器擺列出來練習禮儀。

          雖然那只是兒戲,但是從中可以看出他跟別的孩子卻是有所不同。

左太史:他兒時的所為我不想知道,我只想明白:他為什麼要向我求學?

冉夫子:因為你有可能使他成為一個人才。國人都知道夫子的為人和學問。

          此外,你還掌管國內所有的文獻典籍。

          像孔丘這樣一個好學上進的後生,在你這兒可以得到充分的教化。

          況且以他的身分來說,根本不可能進入國學,因此拜你為師是最合適的了。

  • 孔子的母親攜少年孔子日夜守候左太史門前,誠心求師。

孔  子:請轉告左太史,孔丘前來拜師求學。

孔  母:請把這些絲帛帶給左太史。

僕  人:你們等等,我進去看看。

左太史:就說我不在家中,也不知何時回來。

僕  人:是。

僕  人:左太史不在家,你們先請回吧。

孔  子:母親,我們明天再來吧。

孔  母:...

吹鼓手:孔丘,城東有戶人家出殯,我們一起去好吧?

孔  子:母親?今天我有事不去啦。

吹鼓手:不去啦?那咱們走啦。

孔  子:母親,你有病在身,回家去吧,我在這兒等著。

孔  母:...

孔  子:母親,我明白你的用意了,你回去吧,我一定等到左太史回府。

         不,我一定等到他答應教我學問為止。

  • 母親起身回家,直到傍晚。

吹鼓手:孔丘,左太史還沒回來。早知道這樣,還不如跟我們去掙些乾肉呢。

          給你,拿著。天這麼晚了,回家去吧。

孔  子:謝謝。

吹鼓手:走吧,我們走啦。孔丘,你明天再來不是一樣嗎?

吹鼓手:就是嘛,快回家,走吧。

  • 孔子正猶豫著,母親出現,準備晚餐給孔子。

孔子:母親。

孔  母:餓了吧?

孔  子:母親我...

孔  母:吃吧。

左太史:你請他們明日再來,就說我一定在家中等著。

僕  人:是。

孔  子:不,我一定要在今天拜見他。

左太史:你對他說:也許我會很晚才能回來。

孔  子:那我就一直在這裡等,直到他回來。

冉夫子:太史,你做的太過分了,人家孤兒寡母在門外等了你整整一天,

          教還是不教,總應該有個回話呀。

左太史:備車。

  • 左太史被孔子求學誠心感動,令孔子於國社盟誓立志向學。

孔  子:左太史,孔丘願拜你為師。

左太史:依照禮儀,我不該教你這樣的布衣之人。

          可是,你的一片誠意,又使我難以拒絕你的請求。

孔  子:孔丘這就行拜師之禮。

左太史:慢,孔丘,你真的願意從今天開始立志於學嗎?

孔  子:是的。

左太史:那好,我所以讓你先到國社,是因為在這個地方,不能夠說假話。

          學習是一件很苦很累的事情,絕不許有絲毫的鬆懈和偷懶,更不許做任何與學習無關的事情。

          就是說,不管做這件事情的理由如何充足。比如說像掙乾肉那樣的事情。

孔  子:太史之意,是讓我為了學習而放棄一切,甚至於幫助我的母親。

左太史:是的,不然立志於學究是一句空話。

孔  子:可是我母親一直有病在身。

左太史:既然如此,你又何必來找我呢?還是掙你的乾肉去吧。

孔  母:丘兒,拜師。

孔  子:母親。

孔  母:你對神明發誓,今後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你都要立志於學。發誓!

左太史:要成為一個高尚的君子,必須要有學問,先要學會進退之禮,

          常奏之樂,射箭,駕車,書寫,數算,然後學習詩,書,禮,樂,春秋這些典籍。

          精通這些典籍非常困難。不過,只要你誠心去學,就會有收穫。

          學詩,可以使人溫柔敦厚。學書使人疏通知遠。學禮使人恭儉莊敬。

          學樂使人廣博易良。學春秋則明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僅有學問不夠,還要有美好的品德。

          小人無德將危害他人,君子無德將危害國家,執政者無德將危害天下。

          因為這些害人之人,害國之人,害天下之人越來越多,才使得今日之天下禮崩樂壞,戰亂不止。

          孔丘,你不僅僅學習典籍學問,還要學習做人的道理啊。

  • 求學過程相當艱辛,面對母親身體生病勞累,孔子少睡承擔家事,一邊學習,又掛心母親病況。

Q&A:

               甲、  拜師及求學過程中遇到境界考驗時,孔子如何面對?

               乙、  什麼是立志於學的態度?

結語:快樂的主體在心靈,追求心靈提升的人,應該有高遠的志向並立志於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wymiddle12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