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證法師說:

 

   智慧的磁場:在什麼狀態底下會感受到智慧的磁場?例如參加淨智營的時候,會進入一種很理智的磁場,那時會很理智;還有看廣論的時候,會進入智慧的磁場。進入了智慧的磁場後,腦袋會突然變得很清醒,理路會變得很清晰,碰到周圍的每一個人,他都會把每一件事情分析的很仔細的給你聽,這是智慧的磁場!

慈悲跟智慧這兩個面相不一樣,以別人為主這部分:對人的瞭解、抉擇觀察,這就是智慧的部分,但是它作用的強弱就屬於能力的部分,我們可以把很多東西擺進來,對事物的抉擇力,這屬於智慧的部分,同樣的慈悲跟智慧兩樣東西都可以開展出能力,比如說對境上這些東西的瞭解,這是屬於智慧的部分,可是慈悲裡面不一定有智慧,比如說:他可能對人很好,可是他給別人的東西都是有添加物的東西;有些人可能很有智慧,可是沒有慈悲,比如說:我們在破這個東西的時候,剛好有這個公司的人在旁邊,可是你破的很犀利,他就很痛苦。

師父是講說,他帶領的這個團體比較偏智慧,所以有人講說這群人很高慢、很傲慢,腦筋很好可是很容易傷害別人,可是它的特性因為偏向智慧,所以抉擇力特別強,對境界的觀擇力特別強,所以師父引導我們要把整個世界翻過來尋找真相。

像有些偏向慈悲的人,他會比較感性,比如說:藝術家、畫家,畫家大部分都是憑感覺的,你觀察那些畫家他們有個特色:邏輯都不太清楚,人家說這種人腦袋都有點糊糊的。

每一個人有智慧的角度都不一樣,我們對很多東西都很有智慧,就是對佛法沒有智慧、對自己的生命沒有智慧。世間有些人對工程很有智慧、有些人對畫畫有智慧,可是對工程很有智慧卻對自己的生命沒有智慧,對人際關係沒有智慧,為什麼呢?因為他對工程很認真的思維觀察,可是對人際關係不會去作思維觀察,甚至於對自己的生命不會去思維觀察。以前的教育是以科技為主的教育,如:電機、機械,科技走了幾十年之後,最近的大學都在提倡通識教育,因為大家對自己的生命並不瞭解,對人際關係並不瞭解,所以生命教育又被擺到教育的主軸上被探討,就是智慧的方向有問題,等到學校畢業之後開始賺錢,他是很會賺錢的人,可是就連最簡單跟周圍人的關係都不會處理,大家就回過頭來探索,到底在人類的生命當中最重要的智慧是什麼?後來探索到原點會發現,是對生命瞭解的智慧、對自我瞭解的智慧、對周圍人瞭解的智慧。

 

調整大小PB080117.JPG

 一、智慧的定義與行相

今天課程是希望大家能看到智慧的各種面相,進而到對每ㄧ件事情無餘了知的智慧。不一定馬上得到,但是能夠開始有正確方向和方法來發展。

接著是小組討論分享,我有什麼宿生帶來或經培養的專長或特質(例如:繪畫、語言、寫作、察言觀色、邏輯性佳、拆解機器、以引出符順五明學處的智慧特質或能力。)

調整大小PB080128.JPG

 大組發表與歸納,智慧是很寬廣的,有很多角度的,每個人身上都有,進而介紹五明與智慧的行相。 其範圍涵蓋很多。如:很會修理東西是工巧明、知道用何種藥物能治病是醫方明、擅長寫程式則有工巧明與因明(邏輯),再歸納介紹五明:「內明」「因明」「聲明」「醫方明」「工巧明」

*七種智慧:廣大/明瞭/迅速/甚深/講說/辯論/著述

 

調整大小PB080127.JPG

五明:
智慧在佛法裡面有另一個名詞叫做「明」,明白的明。每一個人所「明」的東西都不一樣,所謂的五種明,也就是五種智慧的意思。第一種智慧是「內明」,就是對佛法、宇宙的道理,能夠做深細的瞭解。第二種智慧是「因明」,就是辯論、邏輯學。早期全世界最厲害的邏輯學是在印度,印度至今的理哲學都是頂尖的,現在世界很多高科技的產品都是印度人發明的,因為印度人的數學很厲害,世界頂尖的,就是邏輯學,因為印度人的思維力都很強。第三種智慧是「聲明」,就是音韻學,也就是語言的一些表達,包括寫作文章的技巧,像中國人、印度人都很厲害。印度人的用詞、他們現在有三十幾種語言,主要用的語言大概只有三五種而已,但是他們平常在國會或平常辯論的語言,我聽他們講,他們的語言用詞都很巧妙,中國人也有這種技巧,所以中國的語言文字種類很多,西方人就比較少。第四種智慧是「醫方明」。第五種智慧是「工巧明」,就是一些技藝、技術。

這五種明處就是對於某一類的學問,只要一進去就很厲害。譬如說有些人在藝術方面,只要有關於藝術的任何東西,他都很厲害。只要有關於畫畫,譬如:舞臺設計、舞臺燈光、配音都很厲害。問他你怎麼學的?他說他也不曉得,反正以前學過,只要拆開來他就知道問題出在哪裡,那是一種智慧,就是說你在這方面很厲害,一看就知道,比方有人做生意的,不管任何東西,一眼看到這個材料,就知道哪個材料要在哪家公司買,要怎麼組裝,要由什麼樣的機器才組裝得起來,他一看就知道,我說你怎麼這麼厲害,他說他也不曉得。每一個人的明處都不一樣,通達的東西也都不一樣。

 

 

調整大小PB080119.JPG

各小組討論剛剛提到各人的智慧才能,如果你沒有擁有這些特質或才能會怎樣?擁有這些特質或才能有什麼好處?

 

大組分享各人的各種智慧才能所產生的好處。有人記憶力強,功課就不必費力準備。工巧明助我們善用物質。醫方明維護健康。聲明為溝通、表意...

 

   對生命了解的智慧包含對無限生命的了解,甚至離苦得樂的了解,會發現什麼是真正離苦得樂的方法,會發現生命共同的都是想要追求快樂。對自我瞭解的智慧,會發現我們其實對自己是不太了解的,所以遇到問題會重複的繞圈圈。對周圍人瞭解的智慧,會發現真的要幫助別人,一定要了解別人,否則會有一種幫助不了別人的痛苦。了解後會發現,有人法理清楚但感受性弱,有人感受性強可是條理不清楚。對此越清楚就可以對他人理解、接納、包容每依個人,真正的包容是有深刻的智慧在內。……

 

智慧是一種抉擇的作用,七種智慧的特質都不太一樣:甚深的智慧,深見的智慧是對煩惱的調伏,對自我心緒煩惱的認識與調伏,有些人對外境觀察的能力很強,可是對自己心緒認知的能力不一定有;廣大的智慧,就是對外境的觀察、外在事物的觀察;迅速的智慧就是面對任何事物抉擇的能力非常的快速;明瞭的智慧對於任何事物都可以很精細作分析與理解。每一個都不同,這都是智慧的本質,智慧呈現的面貌有這麼多不同的種類。甚深的智慧(深見的智慧)的開發,主要是以空性見的瞭解、對煩惱的認識。』

 

調整大小PB080122.JPG

如何開發智慧:

關懷/承擔/多聞/親近諸有智者

在過程中練習幫助別人,而不在於別人是否有被我幫助到,而是在於每次的關懷,我有學習到。所以謝謝同學來大專班,讓我們學習。我們的學習,是有許多人共同成就的。如果對生命的長度拉開來看,生命的智慧不斷開展,每件事的背後都有它的理由,因此我們會耐心等待,也因為開始關懷,才會發現自己沒有智慧。 

關懷帶人/承擔:若要有智慧,就透過對別人真誠的關懷底下去學習帶人,透過帶人的過程中不斷地把自己的層級提高,擴展自己的格局。同時真實去承擔一些事情,並解決問題,到最後智慧就會越來越敏銳、越來越犀利。但在犀利的過程當中不是對別人造成傷害,而是對別人關注。

多聞:智慧這部分你們可以去思惟看看,智慧的分類、有智慧的好處、沒有的過患、如何升起智慧(那就學廣論、多念翁阿惹巴雜那滴”_文殊菩薩心咒)。有人想要升起智慧,想修白文殊法,問仁波切的看法,仁波切答說:「修白文殊法得到智慧的,有些人能得的到,有些人得不到,大部分修白文殊法能得到智慧這部分都不太明顯,有一點是一定可以得到智慧,就是學習五部大論是一定能夠得的到智慧」,好好按照經論去學習、思維是一定可以得到智慧,這是確實的,這每一個人照著這個去做一定可以得到智慧,這是確實的。

 

要如何得到具有慈悲的智慧須要透由抉擇力不斷的在境界中練習,會得到智慧是一個方向,但能不能得到最究竟的智慧就不一定。要得到最正確、最究竟的智慧,最好的方法是靠經論的聞思,透由經論的聞思,把經論的義理用在身心相續上,這個時候要得到智慧最容易。廣論中有說:「慧無上因,謂於無垢經論勤求多聞,以諸教理善為成立」(廣論P327L8)。智慧呈現出來不一定很嚴肅,有些人很嚴肅,智慧很犀利,可是他呈現出來的場景,也是讓人感覺很柔和的。但是一個凡夫開始往上走的時候,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會偏,有些偏這個角度,有些人偏那個角度。有些人偏的角度側重在抉擇經義,有些人偏在抉擇事理時智慧會比較發達,有些人則是透由理來調伏心續的能力會比較強。但是透由經論來調伏心續能力變得比較強時,不一定他內心調伏的功夫真正做得到。有些人思維分析力很強,對法理認知的能力很深,可是他對人的瞭解有可能很淺;有些人對人瞭解很深,可是他對於經論分析那種細緻的程度,不一定有辦法可以做得很到位。剛剛比較是從突顯某些特質的角度來講,把一些行相講出來,有時候會為了突顯這個行相,會側重在某個角度來講,但這些主要目的只是透由喻來呈顯想要呈現的東西,所以如果你用經論來簡擇的時候,可能會覺得有些地方不太符順。

 

樂親近諸有智者:每一個人通達的東西都不一樣,可以自己觀察自己內心最擅長通達的東西是什麼,但是也一定有最笨的地方。可以去找這種人,若這一生沒有機會知道會很可惜,因為永遠認為自己是最厲害的,當你永遠認為自己最厲害,若抓著那種專長不放將永遠學不到東西。若瞭解這一點,反應快是可以學來的,某方面通達是可以學來的。譬如出社會做一個生意人,發現有人分析東西很厲害,你可以去問他原因,從他的經驗裡面去找答案,要能夠學到像他一樣或一半都不會太難。所以活到老學到老,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年輕時候知道這個關鍵的話,在年輕的時候就會去找智者。

 

你們去觀察看怎麼樣得到這些智慧,廣論中講:「愚癡之因,謂近惡友,懈怠懶惰極重睡眠,不樂觀擇,不解方廣,未知謂知,起增上慢,上品邪見,或生怯弱,念我不能,不樂親近諸有智者。」其中有一項是「不樂親近諸有智者」,不喜歡親近有智慧的人,相對的,你希望具有智慧,你就要親近有智慧的人,你常常親近有智慧的人,就會變得有智慧。所以我很幸福,因為寺院每一個人的專長都不一樣,有些人反應特別快、有些人對人的瞭解特別深刻,這些都是我趕不上的,有些人記憶特別好,看過兩遍就記住了,所以在僧團當住持沒那麼容易。古代僧團的住持都是聖者,聖者就代表他每樣東西都會,各方面都是最厲害的,記憶力最好、反應最快、腦筋最好、操守最好、對人瞭解最深,古代住持都是這樣,以前師父也是這樣,到我就不行了,就差一大截,因為周圍的人都太厲害,所以每一個人都是我的老師,每一個人我都要跟他們學。會學得很高興,因為會發現你的智慧速度進步很快反應越來越快,以前我講話速度沒這麼快,都慢條斯理,講一句話要想兩三秒,講得很慢,後來沒辦法跟那麼厲害的人在一起,他會逼你,你現在給我說,我說等一下,他說不准等,所以你就越來越快越來越快。所以跟有智慧的人在一起有好處,如果他是腦筋很好的人,你的腦筋就會越來越好。』

 

結語:無限生命,因為永無止盡,所以不能停、不能不學、也不能太急。這種生命的投注是會有代價的。師父帶我們學無限生命、業果,這是最大最好的智慧。這麼多種智慧,到底我要學習到哪一種智慧,是對我最好?愚痴十因,我們盡量不要有,然後往生命最應該學習的方向去學習,如果我跟著這一群人ㄧ起學習三五十年,再去跟一輩子都不學習的人相比,我的智慧一定會比他高。這種智慧可以帶到下一生,又因為是無現生命,所以未來無限多生都受益。透過現在一點點一點點的學習,一點點關懷、一點點抉擇觀察的能力,未來可以得到的好處一定是無限大的。        

 

『認識自己的過程,誠實的面對自己的生命,想突破的心很強。現在成為ㄧ個想要觀照更多人的人,真正想關心到所有的人。如果我們想要觀照更多人、觀照最優秀的人、甚至想成為最優秀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不斷在慈悲及智慧上增長。真正圓滿的慈悲及智慧,是菩提心、空正見。所以如證法師說:「菩提心與空正見的修持是成就大格局的正因,只要不斷的修持菩提心與空正見,則第一等人才自然會出現在你面前」。

 

 

 

調整大小PB080146.JPG

調整大小PB080144.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wymiddle12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